在证明或处理含对数函数的不等式时,通常要将对数型的函数“独立分离”出来,这样再对新函数求导时,就不含对数了,只需一次就可以求出它的极值点,从而避免了多次求导
这种相当于让对数函数“孤军奋战”的变形过程,我们形象的称之为“
2025年07月04日
在证明或处理含对数函数的不等式时,通常要将对数型的函数“独立分离”出来,这样再对新函数求导时,就不含对数了,只需一次就可以求出它的极值点,从而避免了多次求导
这种相当于让对数函数“孤军奋战”的变形过程,我们形象的称之为“
2025年07月04日
1.10 积分就是求导的逆运算
把这节的标题读一遍,然后就讲完了。各种奇怪的换元等到要用的时候再讲。如果你对微积分还不熟悉,要注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关系、积分常数,还可以去高数书上看看分部积分法。
悲剧的是,不是所有初等函数的积分都可以算出来(用初等函数表示),比如的积分都是算不出来的。
2025年07月04日
一、知识点回顾
1. 函数与导数
- 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 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2025年07月04日
在高等数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导数公式,用于计算函数的导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数公式:
2025年07月04日
我是湖北荆州的邓老师,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已经10年了。2019年全国卷1的高考数学题,确实有一点难度,肯定比2018年的全国卷一难一些,但不至于很难。除了个别题目比较难,大部分题目都还比较简单,至少比平时训练的题目简单多了!一般来说,数学学扎实了的学生考110肯定没问题。
很多人说难,只能说明,很多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严重的问题和不足。他们的基础知识有问题,基础都没夯实,更加谈不上提高了!!以至于题目,难一点,他就不会做,束手无策!
1.这次考完,好多人吐槽,说今年的数学难。这次的事情启发孩子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脚踏实地搞复习,老老实实多刷题,拓展知识面,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只要你学扎实了,无论题目难与易,你的成绩都会比较稳定,不大起大落。高考时,你也不会遭遇数学成绩大幅度缩水的问题。
2025年07月04日
在《数学》(必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三章第3.2节《函数模型及其应运》的第二节课时里安排的学习内容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增长速度”,课本中采用的方法是三类函数中各取一个在第一象限上的具体的增函数,采用合情推理和直观分析的方式得出三类增函数的增长不在同一个“档次”上的结论。
经过思考,我觉得这节内容是今后学习变化率和导数的很好素材,而教材上的处理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没有很好的发掘出承上启下的功能,所以想重新组建教学素材,构建出由定性到定量分析过程。
2025年07月04日
中学生在学导数时,一些常见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正、余函数等)的导数教材均未给予推导与证明,而是直接给出公式,学生只需记住结论,直接应用就行。那么这些公式如何推导证明呢?
2025年07月04日
对数对于高一生来说是个全新的东西,所以很多高一生第一次栽跟头、听不懂都是在这里。
一般的,如果
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新接触到的对数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指数来看。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