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放大实质
(1)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
2、显微镜使用
(1)先低倍镜:取镜→安放 →对光→压片→观察
(2)再高倍镜(高倍镜使用四字诀):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②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④调: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比较项目 | 物像大小 | 看到细胞数目 | 视野亮度 |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 视野范围 |
高倍镜 | 大 | 少 | 暗 | 近 | 小 |
低倍镜 | 小 | 多 | 亮 | 远 | 大 |
4、视野中细胞数目相关计算
第一种情况(细胞排列成一条线):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放大前视野中细胞数目÷相对放大倍数
第二种情况(细胞充满视野):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放大前视野中细胞数目÷相对放大倍数的平方
5、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6.显微镜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实际看到的像相当于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2)移动规律(物象静止):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分类依据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遗传物质 | 存在于拟核内 | 主要存在于染色质(体)中 |
细胞壁 | 有(支原体除外) |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 |
细胞器 | 只有核糖体 |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
常见实例 | 细菌(包含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等 |
相同点 | 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
8、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9、易混淆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
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弧”字 |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等)、食用菌 |
放线菌、链霉菌 | |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 |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
10、原核生物
①蓝细菌
水华: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有环状DNA分子、核糖体。
生活方式:蓝细菌细胞内因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相关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种类: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等
②大肠杆菌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有环状DNA分子、鞭毛、纤毛、核糖体。
生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为异养生物。
③其他细菌:硝化细菌、肺炎链球菌等。
④其他原核生物: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和放线菌。